课程大纲(2天课程)
一、课程定位
本应用课程基于AIAG《统计过程控制》第2版手册要求,以分析过程变差着手,以基本的统计概念为先导,介绍统计过程控制的原理和实践;使学员认识为何SPC是持续改进的工具,以有效导入预防理念,优先采取行动方案
二、培训对象
设计、质量,工艺、设备和制造工程师,质量检验员,质量体系、供应商管理人员。直接负责准备PPAP的人员或APQP小组成员。
三、预备知识
本课程为实战应用的提高课程,要求参加培训人员对产品和过程控制有基本的了解,对及预防理念有基本的了解,具体生产和质量管理工作经验。
四、课程收益
1. 理解SPC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;
2. 了解过程变差及其评价方法,开展过程能力的评估;
3. 掌握基础的统计概念和SPC的基本步骤;
4. 建立常用的休哈特控制图(如均值—极差图和P控制图等),并能对控制图作解释;
5. 了解过程改进循环和过程控制过程的各阶段运用控制图的流程;
6. 了解对于过程能力/性能指数的有关定义,计算等。
7. 掌握运用软件(Excell、Minitab)进行SPC运用。
五、课程大纲
日程 | 题目 | 培训内容 | 开始 | 结束 | 培训时长 |
第1天 | 统计基础知识(案例) | 现象和随机现象 | 9:00 | 10:30 | 1:30 |
变量与分布 |
正态分布 |
二项分布 |
泊淞分布 |
什么是SPC |
课间休息 |
| 10:30 | 10:40 | 0:10 |
控制图基础理论(案例) | 控制图的原理、类型、选择方法和用途 | 10:30 | 10:40 | 1:30 |
控制图的应用流程 |
特性/过程变差 |
过程控制系统 |
变差的普通及特殊原因 |
控制图的差异准则 |
午餐 |
| 12:00 | 13:00 | 1:00 |
计量控制图(案例) | 建立控制图的步骤 | 13:00 | 14:30 | 1:30 |
Xbar-R控制图 |
Xbar-S控制图 |
课间休息 |
| 14:30 | 14:40 | 0:10 |
计量控制图(案例) | IM-R控制图 | 14:40 | 16:00 | 1:20 |
短期生产控制技术 |
之前之后控制图比较 |
当天课程小结 | 总结并答疑 | 16:00 | 16:30 | 0:30 |
日程 | 题目 | 培训内容 | 开始 | 结束 | 培训时长 |
第2天 | 计数型控制图(案例) | 建立读数型控制图的步骤 | 9:00 | 10:30 | 1:30 |
不良品P控制图 |
不良品NP控制图 |
课间休息 |
| 10:30 | 10:40 | 0:10 |
计量型数据控制图(案例) | 单位缺陷U控制图 | 10:40 | 12:00 | 1:20 |
单位缺陷C控制图 |
之前之后控制图比较 |
午餐 |
| 12:00 | 13:00 | 1:00 |
计量型过程能力研究(案例) | 过程能力简介 | 13:00 | 14:30 | 1:30 |
Cp, Cpk, Pp, Ppk指数及其差异 |
过程能力研究(PpK & CpK) |
过程能力和PPM、西格玛水平之间的关系 |
之前之后能力比较 |
课间休息 |
| 14:30 | 14:40 | 0:10 |
计数型过程能力研究(案例) | 不良品二项能力分析 | 14:40 | 15:30 | 0:50 |
单位缺陷泊淞能力分析 |
之前之后能力比较 |
测试和答疑 | 测试答疑 | 15:30 | 16:30 | 1:00 |
学员展示和汇报成果 |
课程小结 |
注: | 案例和练习将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 |